《被讨厌的勇气》从高中时期就听到过,一直以来有一个偏见,觉得这类书名就极具商业吸引力的书,不用去购买。最大的作用就是书名那几个字,一旦被大众所看见,所接受,就完成了这本书的使命。书里面的内容多半是车轱辘话:无非讨厌的基本原理,一直在意被讨厌会导致怎样的心理,不怕被讨厌的人生又会如何…
等我真正打开这本书过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实属傲慢。
同样的感受也体现在《断舍离》的阅读过程上。
书里的内容和我所预想的完全不同,是一本关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对话式辩论书籍。按照作者的描述,他一开始就想像柏拉图用对话式辩论传播苏格拉底的智慧一般,传播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从而这本书的辩论双方是一个还未经历太多世事充满迷茫的年轻人和一位长者的对话。
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疑惑不断发问长者,对长者的建议提出辩驳,再一一被长者折服。在此过程中,年轻人提出的那些问题确确实实让我,我也相信如推荐序写的一般,会让很多人脸红,感受到被批评。每个人都能从这迷茫的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长者的解决种种问题的核心办法,即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上的三大巨头。
在2023过年以前,我都还是一个习惯性主动让自己不快乐的人,我会将自己的不快乐合理化,脑子里面回想从小到大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随后告诉其他人,我现在这么不快乐是应该的,因为我过去如何如何成长而来。按照《被讨厌的勇气》的说法,以上我的描述即是弗洛伊德的决定论,决定论告诉人们,是过去发生了什么导致人现在的心理。阿德勒却提出了目的论,他严肃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过去决定不了什么,未来一切都可以改变,当下则是自己有了一些目的,才会有当下的种种情绪,种种选择。也就是说,阿德勒认为,我现在的不快乐是我自身的选择,是我本身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选择让自己不快乐。这份不快乐能够为我带来什么想要的东西,比方说周围人的特殊关心,缺失的爱,逃避真正想做的事。这个时候把自己的悲伤调取出来,就合理化了当下自己的行为,心安理得过的不愉快。
事实上,我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反思自己的悲伤,也和许多确诊抑郁症的同学深度交流过,我觉得自身还是比她们更有力量一些。所以毫不夸张的说,阿德勒所描述的个体心理学非常对我的胃口,我甚至觉得他理论化的东西,我之前就已经经历过了同样的思考。我一直都相信自己有勇气改变,每个人同样都可以。
再来一次总结,弗洛伊德的决定论并非毫无意义,能够解释一些现象,但过度的强调决定论,容易给人带来悲观的态度,大家会认为一切都无法改变,当下的悲惨遭遇都是应该的。而阿德勒,在我心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我们身为人类,一切可以改变的!过去决定不了任何事,都是我们为了达到消极的目的主动选择的,所以直面真正的问题!
也就是说,阿德勒给我,也一定能给很多人活下去的正向力量。
书中还提到“课题分离”这一方法论。很多抑郁的人,在我看来大概率是一个善良的人。过度的善良让这类人接受不了人际交往的真实残酷。正常的人都心安理得的自私,过度善良的人只能接受现实,学习变得自私一些,才能不陷入这类苦恼。“课题分离”即是实践“学会变得自私”的方法论。在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事,苦恼不知道怎么选择去做的时候,那么就先思考,这是谁的课题。如果是对方的课题,就心安理得,甚至在其他人眼中认为是“狠心”的放下。如果是自己的课题,那么就不要抱怨,去全力付出。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这里本该举一些例子,思考过后还是算了。课题的分离提供的是一种方法论,我非常认可,最近也一直在实践。实践的结果是,不过度地在意人际交往的许多事。正确的理性向任何人提出自己身份发展来的问题。不惧后果,因为我提出问题,明确拒绝,发起批评,与人争吵,是我的课题。那么对方听到这个问题,遇到这份拒绝,经历这起批评,和我产生争吵后的处理,都是对方的课题。
说实话,这样活起来,轻松很多。
以上即是《被讨厌的勇气》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点。除此之外,该书还讲到梦的作用,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等等。这些部分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做过了相应的思考。
总而言之,这书作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入门非常带劲。读起来十分畅快。为我正在读的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提供了便利。
Ps :机缘巧合,在我本科看过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上个月看过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后,《被讨厌的勇气》开篇就提到了以上两本书。这种(书里面提到我看过的书)感受非常爽。
2023年2月28日,阅读完《被讨厌的勇气》。